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后的《能源保护(规定受管制商品)令》,将商用储藏冷藏柜和家用热水器纳入能源效率强制管理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新加坡在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第S 112/2025号法令,新纳入管制的两类产品需要满足严格的能效标准。商用储藏冷藏柜的能效指数(EEI)必须不超过95,而家用热水器的统一能效因子(UEF)则需达到0.40或以上。这些技术参数的设定旨在确保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达到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从而减少整体能源消耗。
新规定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家用热水器,包括储水式热水器、即热式热水器和热泵热水器等常见产品类型。这些热水器的工作电压限制为单相不超过250伏,非单相不超过480伏,但太阳能热水器不在此次管制范围内。商用储藏冷藏柜则定义为使用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将食品温度维持在零下18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的绝缘设备,主要用于非家庭场景的食品储存。
为确保市场平稳过渡,新加坡政府设定了为期一年的缓冲期。在2025年4月1日之前制造或进口的相关产品,可在2026年3月31日前继续销售,期间免于注册、标签和测试等合规要求。这一务实的安排既保护了企业的既有库存利益,也为供应商调整产品线提供了充足时间。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表示,家用热水器是家庭第三大耗能设备,约占典型家庭能源消耗的10%。通过实施强制性能源标签制度(MELS)和最低能效标准(MEPS),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清楚了解产品的能耗水平,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同时也能通过使用高效能产品降低电费支出。
此次扩大能效管制范围是新加坡政府渐进式推进能源管理政策的一部分。自能源保护法实施以来,新加坡已经将空调、冰箱、电视机等多种家用电器纳入强制性能效管理体系。目前,新加坡电力生产中超过95%使用天然气,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策略。
新加坡已承诺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控制在约6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力争实现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通过不断扩大能效管制产品范围,推动市场向高能效产品转型,新加坡正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尽早适应新的能效标准,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把握市场机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新加坡的能效管理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全社会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