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GB/T 4334-2020 中 E 法晶间腐蚀试验
GB/T 4334-2020 是关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国家标准,其中 E 法主要针对奥氏体不锈钢,通过特定的硫酸 - 硫酸铜 - 铜屑试验溶液,评估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是检测不锈钢晶间腐蚀性能的重要方法。
为何选择 E 法?适用范围与原理
E 法全称为硫酸 - 硫酸铜 - 铜屑试验法,主要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如 304、316 等)经敏化处理后的晶间腐蚀检验,尤其常用于焊接件或经热加工后的材料。
其核心原理是:在特定的腐蚀介质(硫酸 - 硫酸铜溶液并加入铜屑)中,晶间腐蚀敏感的不锈钢会因晶界析出的碳化物(如 Cr₂₃C₆)导致晶界铬贫化,使得晶界区域耐腐蚀性显著下降,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优先腐蚀。而铜屑的作用是作为阴极,加速阳极(不锈钢试样)的腐蚀反应,放大晶间腐蚀的效果,便于后续观察。
E 法试验怎么做?详细操作步骤
试验前准备
试验过程
试验后处理与评价
试验关键注意事项
总结:E 法的核心价值与应用
GB/T 4334-2020 中 E 法通过模拟严苛的腐蚀环境,能有效检测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为材料选型、工艺优化(如焊接参数调整、热处理工艺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在实际应用中,需严格遵循标准步骤,把控试样制备、溶液配制、试验条件等关键环节,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准确评估不锈钢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保障其在实际工况中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