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T 39752-2024 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如充电桩、充电机等)的测试要求覆盖电气安全、机械防护、环境适应性、智能化功能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关键测试内容及要求的详细解析:
一、测试标准与适用范围
标准号:GB/T 39752-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
适用范围:
额定输出电压为 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及以下 的供电设备。
包括 充电模式2(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模式3(交流充电桩)和 模式4(直流充电机)。
特殊条件设备(如高原、防爆型)需结合其他标准要求。
二、核心测试项目与要求
1. 电气安全测试
防电击试验:
电击防护:非车载设备需满足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要求。
接地试验:接地电阻值 ≤0.1Ω,多接口设备需确保保护导体共地。
工频耐压试验:额定绝缘电压为1000V时,测试电压 ≥1500V(持续1分钟)。
冲击电压试验:验证设备在雷击或瞬态过电压下的抗干扰能力。
输出保护试验:
短路保护:异常状态下输出电流衰减速率 ≤10A/ms。
过温保护:设备温度超过限值时自动切断输出。
绝缘保护:绝缘电阻 ≥100MΩ(500V DC测试)。
输入/输出安全试验:
残余电压测试:输出断开后,设备残余电压 ≤60V。
防逆流功能检查:防止能量反向流入电网。
2. 机械强度与防护测试
结构防护等级(IP):
室内设备:IP32(防飞溅水)。
室外设备:IP55(防尘、防喷水)。
机械强度测试:
外壳需承受 500N垂直压力 无永久变形。
运动部件(如门板、把手)需通过 1000次开关操作 测试。
尖锐部分可接触性试验:
检查设备中是否存在可能刺伤用户的尖锐部件。
3. 环境适应性测试
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 -25℃至+50℃(极端环境下需额外验证)。
盐雾试验:
模拟高盐雾环境(如沿海地区),考核设备防腐蚀能力(参考GB/T 2423.17)。
光老化试验:
使用氙灯老化箱模拟紫外线辐射,验证外壳材料的耐久性。
耐火测试:
灼热丝试验:850℃高温下持续 30秒,材料无燃烧蔓延。
4. 电磁兼容(EMC)测试
辐射骚扰限值:
30MHz-1GHz频段内,辐射发射需符合 CISPR 25 或 CISPR 22 要求。
抗扰度测试:
验证设备在电磁干扰(如雷电、无线电波)下的稳定性。
5. 智能化功能测试
电能计量:
计量误差需满足 ±2% 以内(参考JJG 1148-2023)。
支持远程数据传输与监控功能。
通信协议兼容性:
需符合 GB/T 27930(充电控制协议)和 OCPP 1.6/2.0(远程管理协议)。
故障诊断与报警:
设备需具备 自诊断功能,并在异常时发出声光报警。
6. 安全标识与用户界面测试
标识规范:
需包含防触电等级符号(如Ⅰ类、Ⅱ类)、最大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
标识需通过 耐候性测试(如紫外线照射、雨水侵蚀)。
用户界面操作:
触摸屏、按键需响应灵敏,误操作时应有 防呆设计。
三、测试流程与认证要求
样品准备:
按批次抽取样品,确保符合标准尺寸与功能要求。
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
企业需选择 CMA/CNAS资质机构。
检测周期通常为 2-4周,具体取决于测试项目复杂度。
强制认证制度:
CCC认证:2025年8月1日后,未通过认证的设备禁止销售。
过渡期:2025年3月1日至2026年8月1日,旧版标准产品可继续流通。
生产企业要求:
建立 质量追溯体系,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认证机构每年进行 现场检查,确保生产一致性。
四、产业影响与趋势
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淘汰 30%技术落后企业,推动行业标准化。
故障率降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测算显示,标准执行可使充电设备故障率 降低57%。
智能化升级:远程监控、自动化管理等功能将成为标配,提升用户体验。
五、关键参考标准
GB/T 18487.1-2023(充电系统通用要求)
NB/T 33008.1-2018(充电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CISPR 25(车辆电磁兼容要求)
JJG 1148-2023(电能表检定规程)
六、注意事项
关注标准更新:2025年3月1日起,GB/T 2423.17(盐雾试验)新版将实施,需调整测试方法。
特殊环境适配:高原、防爆等场景需额外验证(如海拔>2000m需降额设计)。
合规性优先:企业需提前完成测试与认证,避免因标准过渡期结束导致产品滞销。
通过以上测试要求与流程,GB/T 39752-2024旨在全面提升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