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动台测试中,共振搜寻是通过施加振动激励,确定试件(或结构)共振频率的关键过程,其操作需遵循相关标准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以下是共振搜寻的主要标准、核心要求及适用场景:
国际上振动测试(含共振搜寻)的通用标准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系列为主,核心标准包括:
ISO 16063 系列(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IEC 60068-2-6:2007(环境试验 第 2-6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
激励方式:采用正弦扫频(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扫频范围需覆盖试件可能的共振频率区间(通常由产品设计或经验确定)。
扫频速率:根据试件特性选择(如 1 oct/min 或更慢,避免因扫频过快错过共振点)。
共振判定:通过监测试件的响应(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振幅),当响应出现显著峰值(通常为基础激励的 5 倍以上)时,判定为共振频率。
ISO 2631 系列(人体对振动的响应)
我国振动测试标准多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核心依据为GB/T 2423 系列(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2423.10-2019《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
扫频范围:根据产品使用环境或设计要求确定(如 10Hz~2000Hz);
扫频速率:以 “倍频程 / 分钟(oct/min)” 表示,通常为 1 oct/min(特殊情况可调整,但需在报告中注明);
激励信号:正弦波(共振搜寻以正弦激励为主,因共振在正弦激励下表现为显著的幅频峰值);
响应测量:需同步采集激励信号(振动台输出)和试件响应信号(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共振点定义为 “响应振幅达到最大值时的频率”。
GB/T 13309-2007《振动台 性能测试方法》
不同行业(如航空航天、汽车、军用)因产品特性差异,共振搜寻有更具体的标准:
航空航天领域
汽车行业
军用领域
无论遵循哪种标准,共振搜寻的核心要求一致:
激励方式:以正弦扫频为主(共振在单一频率下最显著),特殊场景(如复杂结构)可辅助随机振动。
扫频参数:
响应测量:需同步记录激励信号(振动台输入)和试件响应(位移 / 速度 / 加速度),通过 “幅频特性曲线”(响应振幅 - 频率关系)确定共振点(峰值对应的频率)。
重复性验证:同一试件需至少重复 2 次共振搜寻,两次结果偏差需≤1%(确保数据可靠)。
共振搜寻的标准需根据试件类型(如电子、机械、航空产品) 和应用领域选择,核心目的是通过规范的激励、测量和判定流程,准确获取共振频率,为后续的振动耐久测试、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实际操作中,常用标准包括 IEC 60068-2-6(国际)、GB/T 2423.10(国内),特殊行业需参考行业专属标准(如 DO-160、GJB 150.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