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汽车零部件光照老化试验指南:模拟数年阳光暴晒,守护外观与性能的防线
文章正文
一、测试目的与重要性
1.
评估颜色和光泽的稳定性:确保仪表板、车门饰板、座椅等部件在长期使用后不会出现不可接受的褪色、变色或失光。 2.
防止材料性能退化:验证塑料、橡胶、涂层、纺织品、粘合剂等材料在老化后是否仍能保持其机械性能(如强度、弹性)和物理性能。 3.
发现设计缺陷:识别复合材料、组装件之间因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应力开裂、翘曲或脱层。 4.
满足质量标杆:通过测试是满足全球主流主机厂(OEM)质量标准的强制性要求,是进入其供应商体系的敲门砖。 5.
支撑质保承诺:为车企提供数据支撑,以制定对外观件和材料件的质保政策(如XX年不出现明显褪色或开裂)。
二、核心测试方法与标准
1. 氙灯老化试验 (Xenon-Arc Testing)
•
模拟场景:全天候的阳光照射及高温湿热环境。 •
核心标准: •
ISO 489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 国际通用基础标准。 •
SAE J2527: 《使用可控辐照度氙灯设备加速暴露汽车外部材料的性能标准》- 全球汽车外部材料公认的权威标准(如保险杠、外饰件)。 •
SAE J2412: 《使用可控辐照度氙灯设备加速暴露汽车内部材料的性能标准》- 针对汽车内部材料(如仪表板、车门板)。 •
各主机厂标准:如GMW 3414 (通用), VW 50185 (大众), ES-XW-7T-1A (福特) 等,通常比行业标准更为严格。 •
测试循环:测试并非单纯光照,而是复杂的循环,通常包括: •
光照阶段:控制 irradiance(辐照度,通常为 0.55 或 0.65 W/m² @ 340nm)、黑板/黑标温度(可高达 70°C ~ 120°C)。 •
喷水阶段:模拟雨水、露水带来的热冲击和应力。 •
黑暗冷凝阶段:模拟夜晚的高湿环境,导致水解反应。
2. 紫外(UV)荧光老化试验
•
模拟场景:主要模拟紫外线的破坏效应,对高分子材料的耐候性测试速度快。 •
核心标准: •
ISO 4892-3: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
ASTM G154: 《非金属材料荧光紫外线曝露试验的操作标准》 •
特点:测试周期通常比氙灯短,成本较低,但在模拟真实性上稍逊于氙灯试验。常用于材料的筛选、质量控制和对比研究。
3. 碳弧灯老化试验
三、测试设备与关键参数
1.
设备: •
氙灯试验箱:核心设备,包括氙灯灯管、滤光片系统、辐照度控制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喷水系统等。 •
紫外试验箱:由紫外灯管、加熱水盘和控制系统组成。 2.
关键参数: •
光谱:选择正确的滤光片至关重要,用于模拟不同环境(如日光、透过玻璃的日光)。 •
辐照度 (Irradiance):光源的强度,尤其在紫外线波段(如340nm或420nm)需要精确控制和监控,这是实现测试重现性的关键。 •
黑板/黑标温度 (BPT/ BST):测量被照射样品表面温度的传感器。它比环境空气温度更能反映材料的实际受热情况。 •
箱内空气温度与湿度:控制测试环境的整体温湿度。 •
喷水周期/冷凝湿度:模拟湿气侵蚀。
四、测试流程与评价
1.
流程: •
样品制备:准备待测样品和一套已知性能的对照样品。 •
初始评价:测试前对样品的颜色、光泽、外观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并记录。 •
上机测试:将样品放入试验箱,根据选定的标准运行设定的测试循环。 •
中间检查:定期停机取出样品,进行外观检查。 •
最终评价:测试结束后,再次进行全面评估,并与初始状态进行对比。 2.
评价方法: •
目视检查:评估颜色变化、斑点、粉化、开裂、起泡、沾污等。通常使用灰度卡、色差仪 (ΔE) 和光泽度计进行量化。 •
性能测试:测试老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等,看其衰减程度。
五、常见失效模式与改进
•
外观失效:褪色、变色、光泽下降、粉化、出现斑点。 •
改进:选择抗UV能力强的色粉和添加剂(如UV稳定剂、抗氧化剂),优化配方。 •
物理失效:表面开裂、脆化、翘曲、分层、粘性渗出。 •
改进:优化材料选择(如选用耐水解的PBT而非PET),改善产品结构设计以减少内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