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统一基准:为各类消防电子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提供科学、可重复的试验方法。 •
模拟真实环境:通过实验室手段,模拟产品在运输、贮存、安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应力。 •
暴露潜在缺陷:通过施加严苛应力,提前发现产品在元器件、材料、工艺和结构设计上的薄弱环节。 •
确定考核等级:根据产品的预期安装场所,规定其应承受的严酷等级,为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和认证提供依据。
•
高温(运行/贮存)试验:考核设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及长期贮存后的恢复能力。严酷等级根据安装场所(如机房、屋顶、车库)选择。 •
低温(运行/贮存)试验:考核设备在低温条件下的启动、工作能力及耐寒性能。对于北方冬季无供暖场所的设备至关重要。 •
恒定湿热试验:设备在高温高湿(如40℃, 93%RH)环境下长时间放置,主要考核绝缘性能、金属件腐蚀和材料霉变。 •
交变湿热试验:通过温度循环产生凝露,更严酷地考核密封器件内部的耐潮湿能力。 •
腐蚀性气体试验(如需要):模拟工业环境等可能存在硫化物、氯化物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考核元器件的耐腐蚀性能。
•
振动(正弦)试验:模拟产品运输、附近机械运行或地震等引起的振动,考核其结构牢固性、安装紧固性和内部焊点质量。 •
碰撞试验:模拟运输或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重复性冲击和颠簸。 •
跌落试验:主要针对便携式消防电子产品(如手持编码器),考核其意外跌落时的抗冲击能力。
•
电源适应性试验:验证设备在供电电压和频率波动(如AC 220V ±15%,50Hz ±2%)时能否正常工作。 •
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虽通常引用专用EMC标准(如GB/T 17626系列),但本标准强调了其必要性,包括: •
静电放电抗扰度:考核人员操作时产生的静电对设备的影响。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考核周边电器开关产生的干扰。 •
浪涌(冲击)抗扰度:考核雷击或大设备启停带来的电网浪涌。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考核处于强无线电波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
•
低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模拟寒冷环境与振动同时作用的严苛场景,考核产品在复合应力下的性能,更能暴露潜在缺陷。
•
安装场所分类:标准将安装场所大致分为两类: •
受控环境:如消防控制中心、空调机房等,环境条件相对良好。 •
非受控环境/恶劣环境:如车库、屋顶、地下室、工业厂房、户外等,温湿度变化大,可能存在振动、粉尘、腐蚀性气体等。 •
等级选择:对于安装在非受控环境的产品,必须选择更高等级的严酷度(例如,更宽的温度范围、更大的振动量级、更长的湿热时间)进行测试。
1.
初始检测:试验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外观、功能和性能检测。 2.
试验:按选定的严酷等级依次进行各项环境试验。 3.
中间检测:在试验过程中或某些试验后,进行简要功能检查。 4.
恢复:试验完成后,样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一段时间。 5.
最终检测:对恢复后的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并与初始数据对比。
•
无重大机械损伤:如开裂、变形、脱落等。 •
功能正常:所有基本功能、报警功能、显示功能等均无丧失或异常。 •
性能达标:主要技术参数的变化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
安全合规:绝缘电阻、抗电强度等安全指标始终符合要求。
•
强制性认证(CCCF)的依据:是产品取得中国消防产品认证证书必须通过的试验标准。 •
产品设计的指南:指导研发人员从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适应性,提升产品可靠性。 •
质量检验的准绳:为制造商进行型式试验、出厂检验提供方法。 •
工程选型的参考:帮助设计单位和用户了解不同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