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简称EMC,这一概念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被明确界定为: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系统或设备能够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具备抗干扰能力,并且不会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干扰。简言之,电磁兼容研究的核心在于设备间的相互干扰与抗干扰能力,而非设备对人体的辐射影响。
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让各个电子设备都能正常的运转,不干扰周围其他的工作的设备,同时具备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能判据是评价电磁兼容EMC测试通过与否的评价标准和依据,是电磁兼容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电磁兼容测试包括哪些项目
电磁兼容EMC测试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个是电磁兼容抗扰度部分EMS,一个是电磁发射部分EMI。
1、电磁兼容抗扰度EMS试验项目
静电放电试验、辐射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浪涌冲击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工频磁场试验、脉冲磁场试验、阻尼振荡磁场试验、电压暂降电压中断、振铃波、振荡波、工频频率变化、交流电源端口谐波抗扰度试验等。
2、电磁兼容发射试验EMI项目
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谐波电流发射、电压闪烁等。
二、电磁兼容EMC测试性能判据有哪些
1、电磁兼容抗扰度EMS试验性能判据
A类:测试中及测试后功能正常。
B类:测试中功能短暂异常,但自动恢复(无需人为干预)。
C类:功能异常需手动重启或调整(如复位)。
D类:设备损坏,测试失败。
2、对于发射试验EMI部分
如GB/T9254.1标准中有A级限值或B级限值,A级限值相对宽松,B级限值相对严苛。
注意:对于大多数电工电子产品,要求电磁兼容EMC抗扰度试验需要符合性能判据A,电磁兼容发射试验要求符合B级限值要求。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根据产品的类别不同,检测标准不同,每个检测项目的性能判据要求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