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的质量指标中,现列出部分常用的名词术语。
1 密度与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简言之是质量与体积之比,其单位是百万克/米3(Mg/m3)或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相对密度亦称密度之比,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或者是说一定体积的物质在t1温度下的质量与等体积参考物质在t2。温度下的质量之比。常用的参考物质为蒸馏水,并用Dt1/t2或t1/t2表示,为无因次量。
2 熔点与凝固点(Melting point and Freezing point)
物质在其蒸气压下液态—固态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固点。这是由于固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有规则排列因温度上升,热运动变得杂乱而活化,形成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的一种现象,相反的过程即为凝固。对于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常称为凝固点或冰点,与熔点不同之处在于放出热量而不是吸收热量。其实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一致的。
3 熔点范围(Melting range)
系指用毛细管法所测定的从该物质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范围。
4 结晶点(Crystal point)
系指液体在冷却过程中,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相变温度。
5 倾点(Pour point)
表示液体石油产品性质的指标之一。系指样品在标准条件下冷却至开始停止流动的温度,也就是样品冷却时还能倾注时的最低温度。
6 沸点(Boiling point)
液体受热发生沸腾而变成气体时的温度。或者说是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一般来说,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
7 沸程(Boiling range)
在标准状态下(1013.25hPa,0℃),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馏出体积。
8 升华(Sublimation)
固态(结晶)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如冰、碘、硫、萘、樟脑、氯化汞等都可在不同的温度下升华。
9 蒸发速度(Vaporizing velocity)
上一篇:一张表教你看懂失效分析
下一篇:加湿器产品标准EN 60335-2-98更新2020年4月16日生效
- 海关新规!2025年7月1日起,托盘包装的货物申报新规已实施
- 为电器附件行业提前“充电”!广东开展电器附件新国标宣贯
- 摩尔多瓦推进欧盟一体化 简化CE认证产品市场准入
- 日本GHS标准修订:化学品分类及SDS、标签要求更新,出口企业必看
- WTO通报欧盟化妆品法规修订提案:简化立法,减少监管负担
- 英国UK REACH法规重大调整:注册截止期或将延后,企业如何应对?
- 欧盟委员会评估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 AS/NZS CISPR 15:2025点亮澳新市场,照明EMC测试迎来新变化
- 《本质安全型企业评价准则》等五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推动安全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 碳弧灯老化试验与氙灯老化试验在光谱特性和测试结果相关性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