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涂料防腐蚀试验:为金属穿上“护甲”的效能验证
引言
一、试验目的与重要性
•
防护寿命: 预测涂层系统在特定环境下的保护期限。 •
失效机理: 了解涂层是先从何处开始破坏(如锈蚀、起泡、剥落),并分析原因。 •
体系配套性: 检验底漆、中间漆、面漆之间的相容性以及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 •
质量控制与对比: 作为产品质量的验收标准,或用于对比不同配方、不同供应商涂料的性能优劣。
二、主要试验类型与方法
1. 实验室加速试验
•
盐雾试验: •
原理: 将试样置于密闭箱内,连续或间歇地向其喷洒一定浓度的氯化钠盐雾,模拟海洋或含氯离子的工业大气环境。 •
常见标准: ASTM B117(中性盐雾)、ISO 9227。 •
评价: 主要考察涂层起泡、生锈、附着力下降等情况。 •
循环腐蚀试验: •
原理: 比传统盐雾试验更先进,模拟更真实的日夜、干湿交替环境。一个典型循环可能包括:盐雾 → 干燥 → 湿热 → 低温等阶段。 •
常见标准: ASTM D5894, SAE J2334, ISO 11997。 •
评价: 其测试结果与户外实际暴露的相关性更好,被业界广泛认为是更有效的加速方法。 •
湿热试验: •
原理: 将试样置于恒定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如40°C, 95% RH),评估涂层耐水渗透和起泡的能力。 •
常见标准: ASTM D2247, ISO 6270。 •
耐化学介质试验: •
原理: 将涂层试样部分或全部浸泡在特定的酸、碱、溶剂或油中,评估其耐化学药品性能。
2. 户外自然暴露试验
•
原理: 将试样直接暴露于典型的自然环境中,如海洋大气、工业大气、乡村大气等,进行长期跟踪观察。 •
地点: 通常设立标准暴露场,如海边、化工厂区等。 •
评价: 定期检查并记录涂层的失光、变色、粉化、开裂、生锈等状况。数据用于验证加速试验的准确性,并为特定地区建立涂层选型数据库。
3. 物理性能测试
•
附着力测试: •
方法: 划格法、拉开法。拉开法使用专用胶粘剂和拉力仪,定量测量将涂层从底材拉脱所需的力,是评价防护性能最关键指标之一。 •
标准: ASTM D4541, ISO 4624。 •
膜厚测量: •
重要性: 涂层厚度是影响其防护寿命的关键因素,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干膜厚度。 •
仪器: 磁性测厚仪(用于钢铁基材)、涡流测厚仪(用于非铁金属基材)。 •
耐冲击性、柔韧性测试: •
目的: 评估涂层在运输、安装或使用过程中抵抗机械损伤的能力。
三、试验结果的评价与标准
•
生锈等级(Rust Grade): 通常按0-10级评定,Ri 10表示无锈蚀,Ri 0表示超过50%的面积锈蚀。 •
起泡等级(Blistering Grade): 按起泡的大小和密度进行评级(如ASTM D714)。 •
划格法附着力等级: 0级最好(边缘完全光滑),5级最差(剥落面积>65%)。
四、工程应用与结语
•
设计阶段: 通过试验数据,为特定腐蚀环境选择最优的涂层配套体系。 •
施工与验收阶段: 作为检验进场涂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的依据。 •
在役检查与维护: 为既有结构的涂层状态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