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正文
引言
一、 试验目的与意义
1.
材料筛选与认证:为在工业区、城市道路等高风险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如汽车电子元件、户外通信设备、电力连接器)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与防护涂层。 2.
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评估:确保批量生产的产品(特别是精密电子元器件和接触件)具备一致的耐腐蚀性能,满足可靠性标准。 3.
加速寿命预测:通过加剧的腐蚀环境,在较短时间内模拟材料在自然环境下长期暴露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从而预测其使用寿命。 4.
失效分析与改进:当现场发生腐蚀失效时,通过重现故障的实验室试验,分析腐蚀机理,为产品设计和材料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二、 常用试验标准
•
IEC 60068-2-6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60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e: 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使用包括NO₂在内的多种混合气体(常与SO₂、Cl₂、H₂S等组合)进行试验的设备、流程和评价方法。 •
GB/T 2423.51: 中国国家标准,等效于IEC 60068-2-60。 •
ASTM G87: 标准实践- conducting moist SO₂ tests. 虽然主要针对SO₂,但其方法和理念对NO₂试验有重要参考价值。 •
ISO 16701: 人造大气腐蚀试验- 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氮的盐雾交替暴露试验。 该标准引入了更复杂的循环腐蚀条件。
三、 试验方法概述
1.
试样准备:将待测材料或元器件清洗、脱脂干燥,并记录初始状态(外观、重量、电气性能等)。 2.
配置环境: •
气体浓度:通过精密的质量流量控制器,将高纯NO₂气体与压缩空气按比例混合,在试验箱内形成稳定且均匀的特定浓度(常用浓度为0.5 ~ 20 ppm,甚至更高,取决于严酷等级)。 •
温湿度控制:严格控制试验箱内的温度(通常为25°C或30°C)和相对湿度(通常为70% ~ 75%)。高温高湿会极大加速腐蚀进程。 •
气体流速:保持气体在箱内流动更新,以确保浓度均匀并带走腐蚀产物。 3.
暴露阶段:将试样放入箱内,持续暴露预定时间(如24h, 48h, 96h或更长)。试验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暴露-湿润-干燥”的循环模式,后者更能模拟真实环境,加速效果更明显。 4.
恢复与评价: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样,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以恢复稳定,然后进行最终评价。 •
外观检查:观察表面颜色变化、腐蚀产物形态、点蚀、起泡、剥落等现象。 •
腐蚀速率测量:对金属试样,通过精确称重计算质量变化率。 •
功能测试:对电子元器件,测试其电气性能(如接触电阻、绝缘电阻)的变化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
微观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观察腐蚀形貌并分析腐蚀产物成分。
四、 腐蚀机理
1.
NO₂溶于试样表面的水膜,生成硝酸(HNO₃)和亚硝酸(HNO₂): 2NO₂ + H₂O → HNO₃ + HNO₂
2.
生成的强酸电离出H⁺离子,作为去极化剂,持续促进金属的阳极溶解(氧化)反应。 3.
对于银等贵金属,NO₂会直接导致表面形成硫化银膜,造成接触电阻急剧升高。
五、 安全须知
•
试验箱必须保持良好密封,并安装在有效通风的实验室或通风橱内。 •
操作人员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防毒面具、手套和护目镜。 •
实验室应配备NO₂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仪。 •
废气必须经过碱液吸收等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