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灯老化试验是一种利用卤素灯模拟太阳辐射,评估材料耐候性(抗紫外线、光热老化等性能)的环境试验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卤素灯发出的连续光谱(包含紫外、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结合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加速材料的老化过程,从而预测其在实际使用中的耐久性。以下从原理、设备、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基本原理
卤素灯属于白炽灯的改进型,通过在灯泡内充入卤素气体(如碘、溴),利用“卤素循环”反应(卤素原子与钨蒸气反应生成卤化钨,卤化钨在高温灯丝上分解为钨和卤素,循环补充灯丝损耗),显著提高灯丝寿命(普通白炽灯寿命约1000小时,卤素灯可达2000-5000小时)和发光效率。
卤素灯的光谱分布以可见光(约400-700nm)和红外(>700nm)为主,紫外部分(200-400nm)相对较弱(约占3%-5%),但仍包含UVA(315-400nm)和部分UVB(280-315nm)波段。通过滤光系统(如石英滤光片)可进一步调整光谱,减少多余短波紫外(如<290nm的自然阳光中不存在的部分),使其更接近太阳光的有效辐射范围(290-2500nm),从而模拟户外光照对材料的老化作用。
二、试验设备:卤素灯老化试验箱
核心组件包括:
1.
卤素灯光源:多组卤素灯(如单端或双端结构)排列,提供广谱光辐射。功率通常为250-1000W/灯,具体取决于试验箱尺寸和辐照度要求。
2.
滤光系统:关键部件,通过石英滤光片或硼硅酸盐玻璃组合,过滤掉过量短波紫外(如<290nm)和部分红外辐射,使最终光谱更接近自然阳光。不同滤光片组合可适配不同标准(如ASTM G154的“窗玻璃滤光”或“无滤光”模式)。
3.
样品架:多为旋转式(转鼓式)或多层水平搁板,确保样品均匀受光,部分设备支持倾斜角度调节(模拟不同纬度的太阳入射角)。
4.
环境控制系统:
•
温度控制:通过黑板温度计(BPT)或黑标温度计(BST)监测样品表面温度(通常40-100℃,具体根据材料和标准设定);
•
湿度控制:通过加湿/除湿系统调节相对湿度(0-95% RH),模拟高湿或低湿环境;
•
喷水系统(可选):周期性喷水模拟雨淋或凝露(如12分钟喷水/102分钟干燥循环),测试材料的耐水老化性能。
三、试验条件与标准
试验参数需根据材料类型(塑料、涂料、纺织品等)和应用场景(户外、室内、汽车等)设定,常见标准包括:
•
ASTM G154:《非金属材料暴露于荧光和其他紫外光源的标准操作》(卤素灯属于其中“其他光源”的一种,常与氙灯、紫外荧光灯并列);
•
ISO 4892-2:《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虽以氙灯为主,但部分卤素灯试验可参考其框架);
•
GB/T 16422.2:中国标准(等同采用ISO 4892-2,氙灯为主,卤素灯试验需参考行业特定标准);
•
SAE J2527: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标准(针对汽车外饰件的卤素灯/氙灯老化试验)。
典型试验条件示例(以ASTM G154为例):
•
光谱范围:290-2500nm(经滤光后);
•
辐照度:340nm处0.35-0.55W/m²(或总辐照度控制在1120-1800W/m²);
•
黑板温度:65±3℃(光照阶段),50±3℃(黑暗/喷水阶段);
•
相对湿度:50±5%(光照阶段),95±5%(喷水阶段);
•
试验周期:500-5000小时(根据材料老化速率调整)。
四、主要应用领域
卤素灯老化试验因光谱覆盖可见光和红外,且成本低于氙灯,广泛用于以下材料的耐候性评估:
•
高分子材料:塑料(如PE、PP、ABS、PVC)、橡胶(密封件、轮胎)、聚氨酯(泡沫、弹性体);
•
涂料与涂层:外墙涂料、木器漆、防腐涂层(测试耐光褪色、粉化、开裂);
•
纺织品:户外遮阳布、地毯、服装面料(评估褪色、纤维脆化);
•
汽车部件:内饰(塑料面板、皮革)、外饰(车灯外壳、标志)、橡胶密封条;
•
建筑材料:门窗型材、防水卷材、屋顶瓦片(模拟长期光照下的老化)。
五、评价方法
试验后需通过多维度指标量化材料老化程度,常用方法包括:
1.
外观变化:
•
目视评估:褪色、黄变、裂纹、起泡、粉化等;
•
仪器测量:色差仪(ΔE*值,反映颜色变化)、光泽度仪(光泽保留率)、雾影仪(表面模糊度)。
2.
物理性能衰减:
•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塑料/橡胶)、硬度(涂料)、撕裂强度(纺织品);
•
热性能: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结晶度变化;
•
耐水性:吸水率、膨胀率(针对吸湿性材料)。
3.
化学结构分析:
•
红外光谱(FTIR):检测分子链断裂(如C-C键、酯键断裂)、氧化产物(羰基、羧基增加);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颜料或光稳定剂的分解(如吸收峰位移或强度降低);
•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分布变化(分子量下降提示降解)。
六、与其他老化试验方法的对比
方法 | 光谱匹配 | 加速倍数 | 适用场景 | 局限性 |
---|---|---|---|---|
卤素灯老化 | 可见光/红外接近自然光,紫外较弱(需滤光) | 中等偏低 | 对红外敏感材料(如塑料热老化)、需综合光热效应 | 紫外辐射强度低,不适用于强紫外敏感材料 |
氙弧灯老化 | 全光谱最接近自然光(需精密滤光) | 中等偏高 | 通用型户外材料(当前主流) | 设备成本高,维护复杂 |
紫外荧光灯(UVA/UVB) | 仅紫外部分(无可见光/红外) | 高 | 快速筛选紫外敏感材料(如塑料褪色) | 与自然光照差异大,易过试验 |
碳弧灯老化 | 紫外-可见光接近,红外过量(需滤光) | 中等 | 传统户外材料(如早期涂料、橡胶) | 光谱含多余短波紫外,设备笨重 |
七、优缺点总结
•
优点:
1.
光谱在可见光和红外区域与自然阳光高度匹配,能更真实模拟光热协同老化(尤其适合对红外敏感的材料);
2.
设备成本低于氙灯试验箱,维护相对简单(卤素灯寿命较长,更换成本低);
3.
可灵活调节温湿度和喷水条件,模拟复杂户外环境(如雨淋、高湿)。
•
缺点:
1.
紫外辐射强度较低(仅为自然阳光的10%-20%),对仅因紫外引发老化的材料(如某些塑料)加速效果有限;
2.
光谱中仍含少量自然阳光中不存在的短波紫外(需严格滤光,否则可能导致过试验);
3.
试验周期较长(通常需数千小时),效率低于紫外荧光灯试验。
总结
卤素灯老化试验是一种兼顾成本与真实性的耐候性测试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综合模拟光、热、湿效应,且对红外辐射敏感的材料(如塑料、涂料)。尽管氙灯因全光谱匹配更优逐渐成为主流,但卤素灯试验在传统行业(如建筑、汽车内饰)中仍因设备经济性和光谱适应性被广泛应用。实际选择时需结合材料特性(如对紫外/红外的敏感程度)、标准要求和测试目的(如快速筛选或精确模拟)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