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1 电子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
电子产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工业控制设备、航空航天仪器,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企业信誉。据统计,电子产品的失效中有60%以上是由可靠性问题引起的,如电池鼓包、芯片过热、屏幕老化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产品召回,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评估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提前发现潜在失效模式,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
1.2 传统寿命试验的局限性
传统寿命试验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如25℃、1atm)对产品进行长时间监测,记录失效时间,从而评估可靠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果准确,但缺点也十分明显:
耗时久:对于长寿命产品(如手机电池的设计寿命为5年),传统试验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失效数据;
成本高:长时间的试验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效率低:无法快速反馈产品设计中的问题,延误产品上市时间。
1.3 加速寿命试验的必要性
加速寿命试验(ALT)是一种在不改变产品失效机制的前提下,通过施加高于正常使用条件的应力(如高温、高电压、高湿度),加速产品失效过程,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失效数据的试验方法。与传统寿命试验相比,ALT具有以下优势:
缩短试验周期:通过加速应力,可将试验时间从数年缩短到数月甚至数周;
降低成本:减少了设备和人力的投入,提高了研发效率;
提前发现失效模式:通过加速试验,可快速暴露产品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加速寿命试验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加速寿命试验的核心是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 AF),它表示加速条件下的寿命与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之比。加速因子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为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 为加速条件下的寿命。
2.2 寿命模型
加速寿命试验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寿命模型,这些模型描述了产品寿命与加速应力之间的关系。常用的寿命模型包括:
2.2.1 Arrhenius模型
Arrhenius模型适用于热应力加速的情况,如电子产品的芯片、电池等。其公式为:其中, 为产品寿命, 为常数, 为激活能(单位:eV), 为玻尔兹曼常数( eV/K), 为绝对温度(单位:K)。
加速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 为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绝对温度, 为加速条件下的绝对温度。
2.2.2 Eyring模型
Eyring模型适用于热应力和电应力共同作用的情况,如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其公式为:其中, 为电压, 为电压加速指数,其他参数与Arrhenius模型相同。
2.2.3 幂律模型
幂律模型适用于机械应力加速的情况,如电子产品的结构件、连接器等。其公式为:其中, 为应力水平(如压力、振动加速度), 为应力加速指数, 为常数。
2.3 失效机制一致性原则
加速寿命试验的前提是失效机制一致性,即加速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必须与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失效模式相同。如果加速应力引入了新的失效机制(如高温导致材料熔化,而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则试验结果将无法反映产品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在设计加速寿命试验时,必须确保加速应力不会改变产品的失效机制。
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
3.1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方案设计是加速寿命试验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3.1.1 加速应力选择
加速应力应选择对产品失效影响最大的应力,通常包括:
温度:是电子产品最常见的加速应力,如芯片的失效主要由热扩散引起;
电压:适用于电子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的失效主要由电应力引起;
湿度:适用于潮湿环境下的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失效主要由 moisture absorption 引起;
振动:适用于机械结构件,如连接器、外壳的失效主要由振动引起。
以手机锂离子电池为例,其主要失效模式是容量衰减,主要由温度和充放电循环引起,因此选择**高温(如60℃、80℃)**作为加速应力。
3.1.2 应力水平确定
应力水平的确定需要考虑失效机制一致性和试验效率。应力水平过高会引入新的失效机制,应力水平过低则无法加速失效过程。通常,应力水平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
应力水平在产品的额定范围内(如电池的额定电压为3.7V,加速电压不应超过4.2V);
应力水平足够高,使得试验时间缩短到可接受的范围(如将电池的试验时间从5年缩短到6个月)。
以手机锂离子电池为例,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为25℃(298K),加速条件下的温度可选择60℃(333K)和80℃(353K),这样既不会引入新的失效机制(电池的最高工作温度为85℃),又能有效加速失效过程。
3.1.3 试验样本量确定
试验样本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统计精度和成本。样本量越大,统计结果越准确,但成本也越高。通常,样本量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公式:其中, 为置信水平对应的分位数(如95%置信水平对应的), 为失效时间的标准差, 为允许的误差。
以手机锂离子电池为例,假设失效时间的标准差为100小时,允许的误差为20小时,置信水平为95%,则样本量为:因此,需要至少96个样本才能满足统计要求。
3.2 试验数据收集
试验数据收集是加速寿命试验的基础,需要准确记录失效时间和失效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样本准备:将样本分为若干组,每组施加不同的加速应力(如60℃、80℃);
应力施加:将样本放入试验箱,施加选定的加速应力(如温度保持60℃,电压保持4.2V);
失效监测:定期监测样本的性能(如电池的容量、芯片的输出电压),记录失效时间(如电池容量衰减到80%的时间);
失效模式分析:对失效样本进行分析(如解剖电池,观察电极的腐蚀情况),确认失效模式是否与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失效模式相同。
3.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将试验数据转换为可靠性指标的关键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3.3.1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根据试验数据估计寿命模型中的参数(如Arrhenius模型中的 和)。常用的方法有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和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 LSM)。
以Arrhenius模型为例,极大似然估计的步骤如下:
假设失效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电子产品常用的寿命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中, 为故障率,( 为平均寿命)。
根据Arrhenius模型,,因此似然函数为:
对似然函数取对数,得到对数似然函数:
对 和 求偏导,令偏导数为零,解得 和 的估计值。
3.3.2 加速因子计算
根据估计的寿命模型参数,计算加速因子(如Arrhenius模型中的)。例如,对于60℃(333K)的加速条件,正常使用条件为25℃(298K),假设 eV,则加速因子为:这意味着,60℃条件下的寿命是25℃条件下的1/10,因此,若60℃条件下的试验时间为6个月,则25℃条件下的寿命为60个月(5年)。
3.3.3 可靠性指标评估
根据加速因子和加速条件下的寿命,计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指标,如平均寿命(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可靠度(Reliability)、**故障率(Failure Rate)**等。
以平均寿命为例,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平均寿命为:其中, 为加速条件下的平均寿命。
以手机锂离子电池为例,若60℃条件下的平均寿命为6个月(180天),加速因子为10,则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平均寿命为:
案例研究:某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评估
4.1 试验设计
产品名称:某款手机锂离子电池(容量3000mAh,额定电压3.7V);
加速应力:温度(选择60℃、80℃作为加速应力,正常使用条件为25℃);
样本量:每组30个样本,共2组(60℃组和80℃组);
失效判据:电池容量衰减到80%(2400mAh)的时间。
4.2 试验数据收集
将样本放入试验箱,施加60℃和80℃的温度应力,定期监测电池容量,记录失效时间(见表1)。
表1 试验数据(部分)
组号 | 加速温度(℃) | 失效时间(天) |
---|---|---|
1 | 60 | 150, 160, 170, ..., 200 |
2 | 80 | 50, 60, 70, ..., 100 |
4.3 数据处理
4.3.1 参数估计
假设失效时间服从指数分布,采用极大似然估计估计Arrhenius模型中的参数:
:0.5 eV;
:。
4.3.2 加速因子计算
根据Arrhenius模型,计算加速因子:
60℃(333K)条件下的加速因子:
80℃(353K)条件下的加速因子:
4.3.3 可靠性指标评估
60℃条件下的平均寿命: 天;
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平均寿命: 天(5年);
可靠度:,其中 天,因此,使用1年(365天)后的可靠度为:
4.4 结果分析
加速因子合理性:60℃条件下的加速因子为10,80℃条件下的加速因子为25,符合Arrhenius模型的预测(温度越高,加速因子越大);
可靠性指标准确性: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平均寿命为5年,符合手机电池的设计寿命(通常为5年);
失效模式一致性:失效样本的解剖结果显示,电池的失效模式为电极腐蚀(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常见失效模式),说明加速寿命试验的失效机制一致。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系统阐述了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试验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可靠性指标评估,并结合某手机锂离子电池的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加速寿命试验可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缩短试验周期(从5年缩短到6个月);
失效机制一致性原则是加速寿命试验的前提,必须确保加速应力不会改变产品的失效模式;
极大似然估计是参数估计的有效方法,可准确估计寿命模型中的参数。
5.2 展望
尽管加速寿命试验在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多应力加速试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应力加速试验(如温度),但实际使用条件下,产品往往受到多种应力(如温度+湿度+振动)的共同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多应力加速试验的方法;
新的寿命模型: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寿命模型(如Arrhenius模型)可能无法满足新的失效机制(如量子效应引起的芯片失效),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寿命模型;
实时监测技术:目前的试验数据收集主要依赖定期监测,无法实时记录失效过程,因此需要研究实时监测技术(如嵌入式传感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