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的详细说明,涵盖标准概述、适用范围、试验条件、步骤及关键要点:
一、标准概述
标准号:GB/T 2423.2-2008
实施日期:2009年10月1日
国际标准:等同采用 IEC 60068-2-2:2007(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起草单位: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张志勇
归口单位: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下产品的高温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包括元器件、组件、设备和系统(如汽车电子、医疗器械、消费类电子产品等)。
测试对象:
非散热样品:不产生热量的产品(如静态存储设备)。
散热样品:在运行中产生热量的产品(如电机、电源模块)。
三、试验目的
模拟高温环境:验证产品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及可靠性。
评估潜在问题:
材料老化(如塑料变形、橡胶软化)。
电子元件性能下降(如集成电路参数漂移)。
结构失效(如焊接点开裂、密封性降低)。
改进产品设计:通过试验结果优化材料选型、散热设计及工艺参数。
四、高温试验条件
1. 温度范围
典型高温范围:+70℃ ~ +150℃(可根据产品需求调整)。
特殊高温要求:某些行业(如航空航天)可能需更高温度(如+150℃以上)。
2. 试验持续时间
常规测试:24小时 ~ 1000小时(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设定)。
示例:
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表):48小时 ~ 96小时。
工业设备(如电机):100小时 ~ 1000小时。
3. 试验方法分类
试验方法 | 适用对象 | 通电状态 | 说明 |
---|---|---|---|
试验Bb | 非散热样品 | 试验期间不通电 | 样品在高温下静置至温度稳定,模拟运输或储存环境。 |
试验B | 散热样品 | 升温调节期不通电 | 样品在高温下运行至温度稳定,模拟设备运行环境。 |
试验Be | 散热样品 | 试验全过程通电 | 样品在高温下持续通电运行,验证长期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 |
五、试验流程
1. 预处理
样品准备:确保样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清洁表面并记录初始性能参数。
环境条件:样品需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温度25℃ ±5℃,相对湿度50% ±10%)稳定24小时。
2. 条件试验
温度设定:根据产品要求设定试验箱温度(如70℃ ±2℃)。
升温速率:按标准要求控制升温速率(通常不超过1℃/min)。
温度稳定:样品需在试验箱内达到温度稳定(通常为1小时)。
试验时间:按设定时间保持高温条件(如48小时)。
3. 恢复阶段
降温过程:试验结束后,样品在试验箱内自然冷却至室温(25℃ ±5℃)。
恢复时间:通常为1小时 ~ 24小时(根据产品特性调整)。
4. 性能测试
外观检查:检查样品是否有变形、开裂、涂层脱落等现象。
功能测试:验证样品在高温后的电气性能(如电压、电流、信号传输)。
材料测试:评估材料的老化程度(如塑料硬度、橡胶弹性)。
六、关键试验要求
温度均匀性:试验箱内温度偏差需控制在±2℃以内。
样品安装:样品需与试验箱内壁保持一定距离(通常≥100mm),确保空气流通。
数据记录:全程监测并记录温度曲线、样品性能参数(如电压、功耗)。
通电状态:根据试验方法(Bb/B/Be)决定是否通电及通电方式。
七、典型应用场景
1. 消费电子产品
案例:智能手表在70℃高温下运行48小时,验证电池安全性及屏幕显示稳定性。
关键指标:
电池容量衰减率 ≤ 5%。
屏幕亮度均匀性变化 ≤ 10%。
2. 汽车电子
案例:车载导航设备在85℃高温下持续运行100小时,模拟夏季车内高温环境。
关键指标:
导航信号接收灵敏度 ≥ -110dBm。
电路板焊点无裂纹或虚焊。
3. 医疗器械
案例:电子医疗设备在70℃高温下存储72小时,验证密封性和消毒性能。
关键指标:
设备外壳无变形或开裂。
消毒灭菌功能仍符合标准要求。
八、相关标准
1. 相近标准
GB/T 2423.1-2008:低温试验方法(试验A)。
GB/T 2423.22-2012:温度变化试验方法(试验N)。
IEC 60068-2-2:2007:国际电工委员会高温试验标准
九、注意事项
样品代表性:确保测试样品与量产产品一致(包括材料、工艺、装配方式)。
试验箱校准: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确保数据准确性。
安全防护:高温试验可能引发样品起火或气体释放,需配备灭火装置及通风系统。
多环境综合测试:若需模拟复杂环境(如高温+振动),可结合GB/T 2423.10(振动试验)进行综合评估。